总序/1
前言/1
第一章 正确阐释《易纬》文化的理论前提/3
一、《易纬》在谶纬经学中最为醇正/3
(一) 《易纬》与谶/4
(二) 《易纬》与録/11
(三) 《易纬》与图、书/14
(四) 《易纬》与符、候、表等的关系/21
(五) 前人对赐纬》的评价聚讼/28
二、《易纬》是早于孟京易学的民间易学/31
(一) 关于《易纬》起源的理论预设/32
(二) 关于《易纬》起源时代的旧说评议/35
(三) 关于《易纬》作者的旧说评议/46
(四) 关于《易纬》思想渊源的旧说评议/55
三、《易纬》从民间易学演为官方经学的历史进程/59
(一) 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及其思想需要/59
(二) 《易纬》由民间走向官学/64
(三) 《易纬》产生的特殊历史条件/71
(四) 《易纬》是前汉学术思潮流变的直接结果/75
四、《易纬》的篇目题解及产生的具体时代/81
(一) 《易纬·乾凿度》成书于太初改历之前/81
(二) 《稽览图》、《通卦验》产生之时代/95
(三) 其他各篇的产生时代/101
第二章 《易纠》的象数思维模式/111
一、《易》学象数思维模式概观/111
(一) 《周易》思维模式的话语系统/112
(二) 象数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/116
(三) 《易》学象数思维模式的核心精神/118
二、《易纬》象论精义/120
(一) “观物取象”/120
(二) “索象画卦”/122
(三) “画卦为象”/126
(四) “象成设位”/128
(五) “取象比类”/130
(六) “立象尽意”/132
三、《易纬》数论阐秘/136
(一) “万汇滋溢,阴阳成数”/137
(二) “天地之数,万源由也”/140
(三) “诸卦气,温寒清浊/各如其所”/142
(四) “致德之数”/149
四、《易纬》道论释微154
(一) 寓“道”于象、数/154
(二) “《易》一名而三义”/158
(三) “《易》一阴一阳,合而为十五之谓道”/164
(四) “乾坤者,阴阳之根本,万物之祖宗也”/169
第三章 《易纬》的历史观/175
一、《易纬》的自然史观/175
(一) 从《易传》到《易纬》/176
(二) “五气渐变,是为五运”/180
(三) “《易》始太极,分而为二”/187
(四) 《易》数一、七、九、一”/189
二、《易纬》的社会史观/197
(一) 《易纬》社会史观的理论前提/197
(二) 社会史是自然史的继续/202
(三) 卦轨说与社会史节律/204
三、《易纬) 的认识史观/211
(一) 《易纬》认识史观的形成/211
(二) “象数互含”/“数”重于“象”/214
(三) “象成而数生”/218
(四) “变文成字”/221
第四章 《易纬》的结构论/229
一、一阴一阳之谓道/230
(一) 《易》以“象阴阳”/230
(二) “因阴阳定消息”/238
(三) “乾坤相并俱生”/244
(四) “缘物成三”/251
二、卦气说与自然有机论/254
(一) 卦气说的起源问题~J254
(二) “卦当岁,爻当月,析当日”/257
(三) 诸杂卦“月居六日七分”/260
(四) “作象八卦,以应天枢”/265
三、爻位说与社会组织论/270
(一) “三节共本,同出元苞”/270
(二) “人生而应八卦之体”/277
(三) “六位正,王度见”/285
(四) “中和之盛,应于盛位”/291
第五章 《易纬》的历史地位-/299
一、《易垒》在《易》学史上的地位/299
(一) 《易纬》对《易传》的发展/300
(二) 《易纬》对孟京《易》学的启迪/317
(三) 《易纬》对其他《易》学的影响/322
二、《易纬》在科学史上的地位/328
(一) 《易纬》与汉代天文学/329
(二) 《易纬》与汉代医学/334
(三) 《易纬》与其他科学/347
三、《易纬》与汉代学术/352
(一) 《易纬》与汉代学术的共同基点/352
(二) 《易纬》与汉代反神学思潮/358
(三) 《易纬》与汉代经学/363
附录 历代《易纬》研究概述/374
一、经学时代的《易纬》研究/374
二、清末民初过渡时期的《易纬》研究/383
三、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《易纬》研究/386
后记/391